<
t3b2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北宋穿越指南 > 后记五·工业革命时期?
    大明要亡了吗?

    当然不。

    如今的大明,甚至还处于鼎盛期。

    跟同样开国百余年的唐宋财政相比,大明的财政简直健康得像一个壮小伙。

    就算是接下来一直走下坡路,也还能再坚持一两百年才到底。

    大明王朝真正的危机,是因为正在走向工业革命!

    而且这种工业革命,一直是畸形发展的。

    两位开国皇帝,强行灌输一堆科学技术,又因自身局限导致大量关键技术缺失。

    就像是玩电子游戏时点科技树,一部分科技已经点到近代,一部分科技还停留在中世纪。

    极不匹配。

    于是在大明开国的前几十年,迎来了一场思想、科技大爆发。土生土长的大明学者和工匠,一点点的补齐各种科技短板,同时也带来社会思想群魔乱舞。

    朱铭的孙子、延淳皇帝朱棠,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昏君。

    这位皇帝身处思想最混乱的时代,他看到了社会上很多无君无父的言论。

    当时民间的报纸、杂志,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为自己背后的金主进行鼓吹。还有许多报纸为了销量,一大半以上新闻都是假的,朝野上下谣言满天飞。

    甚至有的报纸,敢暗戳戳的编造、调侃宫闱秘事!

    于是,延淳皇帝朱棠猛踩刹车,在位的一半时间都在管控思想。

    他不但取消了黄帝纪元,还给太祖太宗整出一堆神异事迹。又颁布法令加强对刊物的审查,查抄了超过六成的民间刊物,成百上千的报刊从业者被杀头、坐牢、流放、取消科举资格。

    当时,反对这种做法的人很多,但支持这种做法的同样多。

    因为确实世风日下,什么妖魔鬼怪都冒出来了。

    而且新旧思想激烈交锋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隆盛皇帝朱孝炽,在位仅仅四年,登基之初就年迈多病。他根本没有精力控制朝堂,被前任皇帝压制的那些思潮,无论好的坏的都趁机死灰复燃。

    鼎泰皇帝朱敬均三十多岁继位,这位在年轻时非常开明包容。大明唯一获授官职的女进士,就是他力排众议弄出来的。

    他允许各种思想传播,鼓励科学进步,鼓励工商业发展。

    直至广东的一场巨型贪腐案,让鼎泰帝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。

    他开始整顿银行业,大量清退私立银行,禁止商人投资铁路,收紧各种矿山的开采权发放。通往中亚和漠北的两条铁路,不允许任何私人机构染指,甚至不愿发国债来修铁路。

    由于施工难度太高,耗资巨大,工期长久,那两条铁路直到现在才勉强回本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当资本壮大到一定程度,它就会寻求跟自身力量相匹配的权力。

    放在法国,让国王摸不着头脑。

    放在英国,他们剥夺了国王的军权和财权,把国王搞得只剩皇家海军的命名权。

    大明则有一点不同,皇权太强大了!

    资本刚刚露出一点苗头,就遭到延淳皇帝的无情打压。

    于是他们自然而然的改变策略,开始向官场进行权利寻租,资本和官僚迅速勾结在一起。

    而且资本还在这个过程中被击败,融合演变成另一个怪物——官僚资本!

    如今大明规模稍大的公司、工厂,其背后通通都跟官员有关。

    甚至还搞出了“投献”。

    即把自己的商社股份,无偿赠送给官员或官员亲属,以此获得各种各样的经营优势。

    这还不是最可怕的。

    更可怕的是海陆军将领,也在大摇大摆经商,甚至动用军队帮忙经商!

    鼎泰帝在位四十二年,大部分时间,都在跟这个名叫官僚资本的怪物在战斗。

    他也曾下达法令,禁止文武官员及其直系亲属经商,甚至因此把一部分海陆军给逼反。就算没有明着造反的军队,也隔三差五闹饷,反正就是为了逼迫朝廷取消禁令。

    来自军队的压力,鼎泰帝硬生生扛下来了,大大小小的平叛战争打了十二次。

    可以说,卓有成效。

    现在已经没有哪个文官或武将,敢说自己(及直系亲属)在经商。

    也可以说,换汤不换药。

    明着不敢,那就悄悄来。直系亲属不能经商,那就让堂兄弟、族兄弟来经商。

    当然,军队直接参与经营活动,这股风气已经被鼎泰帝压住。整个过程无比血腥,平叛战争耗空国库,甚至有军队成建制逃到西亚、东欧。

    还有一支舰队逃去了东非,冒险穿过好望角躲到西北非!

    这些事情,报纸上没有详细报道,只说朝廷屡屡大捷、成功平叛。

    为什么要打击这些官僚资本?

    因为他们损公肥私,逃税漏税只是小儿科。他们还结成一个个利益集团,通过金钱和舆论影响朝堂,甚至暗中操弄阁臣的任免。

    单纯的资本,在大明反而没那么大能耐,官僚和资本结合起来才最难对付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工业和资本,能抑制兼并吗?能改善人民生活吗?

    恰恰相反。

    其直接影响是加速兼并,让百姓的生活更艰难。

    都不说英法两国的,拿美国举例更有意思。

    美国的铁路大发展时代,可以视为一场资本兼并土地的盛宴。公司取得一条铁路开发权,找银行贷款、公开发行股票,获得资金之后就修建铁路。

    铁路修到哪里,土地兼并就到哪里,沿途地皮全部被公司买下,无数美国百姓变成失地农民。

    这些地皮全用来建铁路?

    不不不。

    多余地皮当然是用来开农场,那些倒霉的失地农民,摇身一变成了农场工人。

    鼎泰帝猛踩刹车,先是整顿金融市场,又禁止资本投资铁路,限制资本投资矿山。但官商勾结总有法子,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兼并土地,现在许多城市都存在大量失地农民。

    偏偏工业革命还没发展到足够程度,根本无法有效把失地农民转为工人。

    英国是怎么做的?

    在伦敦街头随地吐痰,就直接流放澳大利亚,非常轻松的消灭掉多余人口。

    可大明是英国吗?

    英国只需清理伦敦人口,就能保证全国都不乱。大明有无数跟伦敦同级别的城市,朝廷该怎么去清理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来了,来了,开始了。”

    谢以勤拿到最新出炉的《大明旬报》,一看头版文章就知道变法要开始了。

    头版标题是:《使用童工合乎仁义否?——义利之辩》。

    变法之前,先造舆论。

    王安石当年变法,同样是先造舆论,甚至他就是被舆论推上去的。变法过程当中,继续大造舆论,甚至自己编撰教科书。

    眼下这位首相,舆论切入点极好。

    童工的处境太惨了,不符合儒家的核心思想:仁义。

    继而又引申出一个儒家经典论题:义利之辩。

    文章作者认为,现在全国的情况是,成年工人多到用都用不完,工厂主却是能用童工的岗位坚决不用成年工。这导致一边是大量成年人失业,一边又是无数童工悲惨不堪。

    起因无非是商人逐利,童工的工资更低!

    商人是因小利而忘大义和大利。

    文章大量的引经据典,阐述这种行为在道德、法律、经济等方面的恶劣影响。

    这很符合儒家的核心价值观,头版文章已经立于不败之地。

    并且具有极强的煽动性,那些一腔热血的学生,那些科举不顺利的士子,那些工作不顺心的知识分子,还有那些数量众多的失业工人和失地农民。全都被这篇文章煽动!

    谢衍由于“身体不适”,被父母禁止外出,继续窝在家里养病。

    这天,一家人正在吃早饭。

    忽有吏员匆匆赶来,等不及通报就冲到内院:“大判,失业工人暴动了,似乎还有十几个读书人带头。他们把蔡家的工厂团团围住,没说几句就打起来,冲进工厂到处打砸机器!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,等我把饭吃完。”谢以勤说。

    吏员焦急万分:“大判,这哪是吃饭的时候?”

    谢以勤冷笑:“内阁在年初就颁布禁止童工法令,我也把蔡家人请来谈了好几回。他们这半年时间都不慌,我一顿早饭的工夫慌什么?”

    吏员说道:“大判不慌,知府和指挥使却慌。他们肯定调兵镇压,若真闹出了人命,大判反而首当其冲啊!”

    知府是不能申请调兵的,通判才能申请调兵。

    而且,通判还管着经济。

    如果军队镇压搞出人命,第一负责人是通判,第二负责人是指挥使。

    “不急。”谢以勤依旧悠闲。

    当然是……装出来的!

    谢以勤随便吃了几口,便起身往外走去,看似从容不迫,其实脚步奇快。

    谢衍全程没说话,默默看着老爸离开。

    报纸他也看了,越看越觉得玄幻。本该处于南宋末年或元朝初年的中国,居然有官方报纸讨论取缔童工,而且朝廷明显在煽动对立情绪。

    把早饭吃完,二哥和妹妹都去读书了。

    谢衍也对母亲说:“妈,我这两天头不疼了,能去外面逛逛吗?”

    “外头乱得很,不许出城,让王昇陪你一起去。”母亲有些不放心。

    谢衍欣然从命,穿越好几天,终于能出门见识一下了。

    (貌似漏了一位盟主,非常抱歉,感谢essor-的盟主打赏。)
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