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比如家中种田的经验,父亲会告诉女儿吗?不会,自小父母就是只把谋生大计和祖辈经验传授给儿子。

    再比如在社会上如何谋生,如何做买卖,如何为人处世,父亲会告诉女儿吗?依然不会,甚至根本不允许女儿出社会社交。

    就算家中有条件去上学,优先有机会上学的依然是家中的男丁。

    古代书生都说明智要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但是女性有几个能有这样的条件?

    把你困在后院中,只允许纺织刺绣,还要责备你没见识,这就是男人。】

    “子不教,父之过。”李世民轻声一叹,想到了自己不省心的儿子们,又想到了自己跟自己兄弟的斗争,怀疑是自己带了这个不好的头。

    他反复吟诵几遍:“这《三字经》不知道是何人所写,真想看看全文。”

    “家庭教育,社会教育,校园教育。”喜爱书籍的长孙皇后也受到启发,吟诵着,思考着。

    等听到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眼神发亮。

    贞观朝的武将也有许多出身世家,文臣更不用说,受到这几句经典的启发,念诵都不够,甚至快速要来纸笔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.

    宋朝王应麟看到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,哈哈大笑:“是我的《三字经》!是我写得!”

    他本身写《三字经》就是为了族学启蒙,看到后世的女子都能随口念诵,顿时感到没白写。

    “后世的女子都会,想必这本启蒙书也传遍天下。”王氏族人佩服地看着长辈。

    王家自己族学中,女子年幼时的启蒙也是会读一样的启蒙书,只是“男女7岁不同席”。启蒙过后,男子会继续深造,女子就要去学习女工女学,世家女子也会学琴棋书画等,家中大度的也允许学学诗词。但是与男子深造的方向完全不同,自然也不会学治世经学等。

    所以对于后世女子知道启蒙书籍,王家人并不觉得意外,宋朝不少世家千金也善诗词。

    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颇为大气,不知道这又是何人所写?”王应麟出于文人喜好,对这两句颇为喜爱。

    .

    明朝,董其昌对此颇为淡定。

    他本是书画家,这一句“读万里书,行万里路”出自他的《画禅室随笔——卷二》。

    已然年迈的董其昌正在练字,听到天幕提及自己的字,当下大笔一挥,把这八个字写了下来。

    夫人夸赞道:“外人都说你的字是‘颜骨赵姿’,果然是写得好。”

    董其昌哈哈一笑,没有自得,而是说起年轻时的往事:

    “昔日,我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时,写得八股文自以为非常优秀可以夺魁,谁知发榜之日才发现自己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。

    既是我堂侄,我岂能不知道他什么水平?

    我很不服,甚至去质问松江府知府,结果得知真相,竟然是知府衷贞吉嫌弃我的字太丑。因此即便我文章好,也只能屈居第二。”

    董夫人掩唇轻笑:“所以后来你就开始临摹颜真卿的《多宝塔帖》反复练习?”

    “是,我学过许多人,无论是书法,还是绘画。也走过很多地方。”董其昌看向自己的书架,上面满满当当的王羲之、王献之、谢安、桓温、赵估、米芾诸名家书法,有的是高价购买,有的是找人借来临摹。还有董源、巨然、黄公望、倪瓒等画家的画卷,也是从临摹开始学习。

    而他也不是闭门造车的类型,等临摹学会技法后,就开始行走天下,与人当面较量,走过大江南北不少地方。

    “这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就是我能有现在成就的八字真言!”

    .

    明朝,李贽笑骂:“那些酸儒老喜欢说女子头发长见识短,我看他们说得是自己。读了那么多圣贤书,不也一样见识短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看向自己讲台下的学子,里面不仅有常见的男性学子,也有不少妇人、少女。

    他在麻城广开学堂,招收学子不论性别,也不歧视女子,会为女子受歧视鸣不平。

    当听到天幕也谈到女子的教育不公平,李贽顿时感到自己的学术理念得到支持,对学子们说道:“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,并不是先天带来的,也不是由性别决定的。大家看,天幕也是支持这个理论。”

    台下的女学子倍感鼓舞。

    而对与好友理念不合分道扬镳、与官场格格不入辞官、与这时期更普遍的儒学理学显得异类的李贽来说,这样的鼓舞,让他有了面对冷眼的勇气。

    哪怕再次被污辱,被诬陷,为了自己的学说,他也坚决要走下去!

    第42章 《与武后灵魂互换后,李治发现了新大陆》8

    【本以为出了月子可以恢复以往的轻松, 可是等到真出了月子期,李治也并没有好过多少。

    因为直到这时候他才发现,“母亲”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。

    意味着大臣会时不时提醒他, 你孩子还小,少操心朝政, 回后宫带孩子才是正事;

    意味着当孩子有点什么健康问题, 后宫或者大臣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母亲的问题。

    甚至因为他在后宫待的时间更久,在一次女儿风寒后, 武后看着病弱的女儿都忍不住出言责备:“你是怎么当妈的!”

    李治瞪大眼睛,有些想骂人, 但是, 这句话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?

    安定公主突然去世时, 他好像也曾这样责备过武后?